
钛合金锻造的自由锻工艺
http://www.gmrd.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8-06 17:51
从铸锭到成品棒材,其锻造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1.开坯
它的始锻(开坯)温度在β转变点以上150~250℃,这时,铸造组织的塑性最好。开始时应轻击、快击使锭料变形,直到打碎初生粗晶粒组织为止。变形程度必须保持在20%~30%范围内。把锭料锻成所需截面,然后切成定尺寸毛坯。
铸造组织破碎后塑性增加。聚集再结晶是随温度升高、保温时间加长和晶粒的细化而加剧的,为了防止产生聚集再结晶,必须随晶粒细化逐步降低锻造温度,加热保温时间也要严格加以控制。
2.多向反复镦拔
它是在β转变点温度以上80~120℃始锻,交替进行2~3次镦粗和拔长,同时交替改变轴线和棱边。这样使整个毛坯截面获得非常均一的具有β区变形特征的再结晶细晶组织。如毛坯在轧机上轧制,可不必进行此种多向镦拔。
3.第二次多向反复镦拔
它与第一次多向反复镦拔方式一样,但始锻温度取决于锻后半成品是下一道工序的毛坯还是交付产品。若是作下一道工序的毛坯,始锻温度可比β转变温度高30~50℃;若是交付产品,始锻温度则在β转变温度以下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