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五”期间粮食“七连增” 农机功...
内容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最后必须坚持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根本要求,不断提高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关于发挥行业网站作用、推进行业信息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五年提高16个百分点,2010年预计达到52%,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人畜力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如是阐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取得的成绩。他说,农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为应对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预计201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9.2亿千瓦,比2005年增长34%;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84万台,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2%;水稻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分别达到33万台、13万台,分别是2005年的4.2倍、14.5倍,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3%和171%。
据悉,农业机械在应对异常天气气候,抢耕抢种抢收抢农时,以及农业生产和抗灾救灾夺丰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张桃林说,“十一五”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显著优化、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地位作用持续增强的五年。
农机化行政法规和政策意见相继制定实施,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10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与2004年全国人大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农业部和各省区市相继制定了配套法规和规章,涵盖了农业机械化试验鉴定、质量监督、技术推广